作者:李静 张译心
委托撰写单位:广东商标协会
一、蜀绣的基本情况
蜀绣,四川省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
2012年12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蜀绣的独特性
蜀绣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由于文化和地理的渊源,也发展到重庆等周边地区。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成都平原水土丰美,气候宜人,温湿度都适宜栽桑养蚕。川西这一地区古称“蜀”,在巴蜀大地上盛产丝绸;古蜀大地的丝绸文明孕育了发达的丝织技术,这既为蜀绣提供了刺绣原料——丝绸和丝线,使蜀绣发展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又为蜀绣发展兴盛创造了产业和文化环境。
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西汉文学家杨雄《蜀都赋》云:“锦布绣望,芒芒兮无幅”,并描述在成都随处可见“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情景,另有扬雄《绣补》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西汉末,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后汉书》)。据文献记载,蜀国最早的君王蚕丛已经懂得养殖桑蚕。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晋常璩《华阳国志》详载蜀地宝物,便将锦绣与金银珠玉同列。
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劫掠蜀锦蜀绣工匠,视之为奇珍异物。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唐代,安靖刺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成为皇帝奖赏功臣的主要物品。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
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
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道光年间,民间组织的三皇神会成立。这是一个由铺、料、师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这种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的利益,表明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政府为提倡振兴实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劝工局下设刺绣科,专门管理蜀绣的生产和销售。蜀绣中不少精品被指定为皇室贡品,而且优秀的艺人还被授予“五品同知衔”的称谓,极大地鼓励了蜀绣的生产和制作。随着蜀绣行会的成立,成都的蜀绣店铺、作坊多达数十家,从业绣工也有1000余人。这一时期,刺绣产品开始由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产品逐渐划分为穿货、戏衣、灯彩三个行业。
独特质量: 产品所用丝线光泽丰富细腻,颜色饱满持久,具有韧性。所用绣底真丝轻薄而不变形,不易崩坏。绣品图案典雅、细致、有丝线的柔和和光泽,所绣作品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有灵气、不呆板,区别于机绣。作品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点。
特征:采用蜀绣传统122种针法。分绣点和线条的针法、绣平面的针法、掺色和色的针法、车拧针类、覆盖针类、缠绕针类、钉线类、施针类、拴针、补绣类、锦纹针类的针法等十二大类针法。
声誉:1915年,蜀绣在国际巴拿马赛中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
1982年,蜀绣获中国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
2006年5月20日,四川成都市的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2008年,重庆渝中区的蜀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19年11月,蜀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0年7月27日,蜀绣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三、蜀绣的品牌推广
“爱成都·迎大运”手艺成都蜀锦蜀绣特邀作品展在省文化馆开幕
五一前夕,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成都市文艺发展服务中心、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天府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爱成都·迎大运”手艺成都蜀锦蜀绣特邀作品展在四川省文化馆艺术空间开展,展览主办方特邀郝淑萍、杨德全、孟德芝、白桦、钟明等近10余位工艺大师和罗玉梅、秦雯、刘俊芳等新锐蜀绣传承人的140件作品参展。
在2012年地标保护前,蜀绣产值只有几千万元。在2018年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品牌价值评价活动中,跻身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排名第七十七位,品牌价值达42.36亿元。目前,蜀绣企业已有省著名商标3个,市著名商标6个。
以成都市起程显俊蜀绣有限公司为例,90%以上的蜀绣销售都来自客户定制,个性化定制是蜀绣现在和未来的主流消费领域。
如今成都蜀绣产业年产值由2008年的2000余万元增长到现在的9000多万元。
2019年10月,由安靖街道高桥村村集体企业“成都市靖绣缘蜀绣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安靖蜀绣文化创意公园正式开园,园区包含蜀绣创意中心、蜀绣学院、七彩绣坊、绣之茶销售体验店等点位。目前,已经成为推动蜀绣产业发展、展示蜀绣文化魅力、开展蜀绣技艺交流、创意研发和发展蜀绣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
自2008年蜀绣列入第一批国家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保护和传承蜀绣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已达成共识,蜀绣产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喜爱度显著提高。蜀绣产业的年产值由2008年的200余万元增长到现在的9000多万元,蜀绣绣娘也由2000余人发展到几万人,符合文化及消费习俗的蜀绣窗体产品日趋丰富。
Copyright © 广东地理标志运营推广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东省地理标志保护运营平台
本站通用网址:广东省地理标志保护运营平台 ICP备案号:粤ICP备051233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