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静 张代琛
委托撰写单位:广东商标协会
一、峨眉山茶的基本情况
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峨眉山茶所属品类为绿茶;茶叶为中、小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做形、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拥有3000多年产茶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峨眉山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茶叶,特级要求芽投重实、扁平光滑、挺直,香气清香高长,其茶底嫩绿匀亮,一级茶底黄绿明亮。产地为四川省峨眉山市,该市先后获得“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茶叶)”“国家级茶叶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茶叶资源丰富、产业集群度高。拥有“竹叶青”“峨眉雪芽”“论道”“仙芝竹尖”等知名品牌20多个,其中前三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竹叶青连续四年占据中国高端绿茶市场销量。
二、峨眉山茶的独特性
产地范围为乐山市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犍为县、沐川县、五通桥区、沙湾区、井研县、金口河区、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等11个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处于北纬30°华西玉屏区,温度适宜能够为茶叶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地处四川盘地西南部边缘,是从盘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区域内平原、丘陵、高山地形多样,能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使茶叶拥有三个生长期,茶叶更有味。主产区土壤深厚肥沃且稍偏酸性,植被覆盖率达62.3%,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吸取充足的养分。当地云雾缭绕,温润多雾,不足950小时日照,漫射光多,更适合茶树生长。境内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优质水源支持。
《昭明文选注》中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战国时间,鬼谷子先生(姓王名翊),择峨眉山雷洞坪山崖的洞穴作为修炼栖身之处,尤喜山林中的古茶,汲泉煮之,认为其具有“明目醒脑、强精益寿、排毒养颜”的奇特功效。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辖县12,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安(今乐山市市中区)皆出名茶,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孔子地图》言有仙药,汉武帝遣使祭之,欲致其药,不能得。”(《峨眉山志》)。峨眉山茶史“始于楚昭,发于汉晋,兴于隋唐,盛名两宋”。峨眉山茶事活动及生产遂成影响可追溯到隋唐两代。彼时,山中道、佛两大文化共存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山中的道家与佛门弟子,均将茶事活动纳入修为课业。每年春天,大小寺庙及道观的道士与僧人都要适时采摘新茶焙而饮之,取名为“峨眉雪茗”。
2021年3月,第三届中国(夹江·峨眉山)国际绿茶出口发展论坛上,峨眉山茶更是被授予“国际最具核心竞争力高山绿茶产地”的称号。
2022年2月,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中国茶全书·峨眉山茶卷》编纂工作,该书编纂完成后将被列入《中国茶全书》系列专著,并以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刊号出版发行。
2022年8月,位列2022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估值榜单第十名,价值41.76亿元,该结果是利用“CARD”模型计算的结果。根据模型,品牌发展力是由品牌保护、市场覆盖、生产趋势和营销趋势4项内容所构成。地理标志、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是品牌保护的基础,而峨眉山茶下众多品牌均有注册商标,知识产权确权意识较强。通过不断研发绿茶衍生产品、周边产品等技术研发手段,峨眉山茶从科技赋能角度发展品牌持续性。峨眉山茶发展的规模趋向于越来越大,生产趋势稳中向好。
2022年5月,以建设“全国茶叶百强县”为目标,编制出台了《推动“十四五”茶产业高质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建成20万亩中高山茶叶生态基地,全市各类茶业新型经营主体达到500家,培育扶持茶业龙头企业13家,新增3个市县级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茶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政府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每年设立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特色基地建设、壮大加工企业、品牌推广宣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茶旅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17个子项相应优惠政策,为茶叶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有效解决茶企资金难题。
根据当地政府报道,成立峨眉山市茶产业科研示范基地和茶产业专家工作站,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激励政策18个,依托茶博会、世界茶旅联盟等推介峨眉人才环境、政策、项目,充分发挥平台对人才的吸附效应,促进5个人才合作项目落地落实。通过“寻找身边茶技能手”、农业科技培训、合作社聘请专家教授指导、与线上交易平台深度合作等活动开展,全链条、多途径实施茶产业人才培训。目前,共培育基层种茶能人才1730余人、制茶技能人才930余人、宣传营销人才380余人、综合型人才290余人。2019年3月,乐山市召开了"东西扶贫/浙川银龄行动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班"。2022年3月,峨眉山市举办首期“农村家庭能人”培训班,来自双福镇的25名有意愿从事茶叶手工制茶的茶农作为首批学员参加。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是文化部直属全国重点艺术类茶道专业学校,是国家非遗工程和茶道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引进市场研发、技术研发、茶机研发等国省级专家20余名组建茶产业“智库”,提供茶产业规划、新品种研发、茶叶品种改良等专业指导,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
品牌运营侧重从渠道拓展、销售提升、营销创新等方面为“峨眉山茶”品牌谋取未来发展空间。乐山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乐山市“峨眉山茶”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茶叶生产主体培育、加工技术培训、全产业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
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被正式授予为“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用茶供应商”,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绿茶”、“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宴会厅官方指定绿茶”。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集茶园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产品研发、茶文化观光旅游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着名的名优茶生产企业。
竹叶青在茶行业提出“高山 明前 茶芽”三大标准,只选峨眉山海拔600-1500米高山茶园的明前茶芽;斥资上亿元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建立绿茶精制生产线,打造全国最大的名优绿茶保鲜库,将整个生产过程拆解为38道加工工序,106项严苛检测标准,以远高于行业的标准严苛把控采摘端与生产端,确保每一杯竹叶青茶的高端品质。
连续14年高端绿茶销量领先。并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各项品质金奖,在全国共计258家门店,共覆盖42个城市。以茶空间体验,茶文化分享,茶饮品服务为特点,为竹叶青的每一位客户提供冲泡茶饮、下午茶品鉴、茶艺茶文化分享、商务会晤等特色服务,打造“商务茶会”全新服务场景。
峨眉山茶质量优,深受消费者喜爱,峨眉山茶的价格稳步攀升。峨眉山茶远销北京、上海等26个省市,出口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
乐山市连续多年举办“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亦尝试新主题新形式,举办了首届中国乐山“峨眉山茶”采制大赛和“峨眉山茶”斗茶大赛等大型推介活动,另外不时举办“峨眉山茶”品鉴会,2022年3月,乐山市“峨眉山茶”春茶品鉴会在成都市宽窄巷子景区“in巷乐山”举行。利用产业园区加强产品营销。“嘉峨茶谷作为‘峨眉山茶’区域品牌的集中展示窗口,展示了465家企业的产品。”如今,该公司正充分挖掘“峨眉山茶”内涵,开发“峨眉芯”茶叶品牌、“峨眉礼福”IP及周边产品,实现品牌效应最大化。
文化体验活动多样,茶旅融合发展形式丰富。乐山市推出了“万年祈福·峨眉问茶”“遗产揽胜·天福品茗”等4条茶旅精品线路;举办了“犍为茉莉花文化节”“中国绿茶出口论坛”“小凉山采茶节”“沐川竹乡采茶节”等茶文旅宣传活动。年吸引游客350万人次,助推了全域旅游。例如夹江县新场镇茶叶产业园内有绿山针茶业智慧茶园、华义茶业欧标茶园、天福观光茶园,不同企业创立的茶园观光区都有不同特点,迎合了消费者摘茶、烘培茶或是农家乐的不同需求。2022年3月,举办了雪芽禅茶艺术节,参观者到峨眉雪芽有机茶园基地及其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车间,领略了林茶共生的壮丽生态景观,欣赏了非遗传承制茶大师现场示范的制茶工艺,听雪芽村的高级茶艺师讲述了峨眉雪芽生态有机、清香味醇、静心养生的亮点,借此艺术节弘扬了峨眉山茶史与禅茶养生文化,参观者了解了流传千年的禅茶文化、感受了峨眉雪芽的匠心坚守和文化传承。2022年6月,双福镇首届“农商银行杯”茶园摄影比赛在青春村云放茶园举行,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着力打通茶产业链,将“茶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乐山市鼓励企业品牌拓展。2022年,全市品牌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开设“峨眉山茶”专卖店、连锁店1000多余家,专柜5000多个,80余家企业开通电商交易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市场,支持茶企申报出口基地备案,全市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位列全省前列。
区域内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建立自营直销店1300余家,遍及国内各大中城市。2019年,大西南茶业市场鲜叶、绿茶等销售交易额达100亿元。
峨眉山茶产品丰富。例如竹叶青茶业公司有特级(论道)、特级(静心)、特级(品味)、万紫千红、品味茶系列产品,而每种产品有180g、240g、90g不同重量规格,也有礼盒装与常规装,适应不同的购买场合。
2、峨眉山茶的衍生品众多。峨眉山茶产品创新研发中心研发出峨眉山茶超微粉。超微粉是直接将干茶变成超微粉末,没有任何添加剂,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原生风味,冷水、热水都可冲泡。目前,茶叶超微粉正进行试生产,预计2022年底将正式投产,年产量将达到20吨,3年内产值达到200万元。除此之外,还有茶酒、茶糕等产品。
深化“茶叶+”发展理念,推进茶旅、茶艺、研学、茶文化、茶体验、茶康养等6个方面深度融合,推进竹叶青·论道茶文化体验庄园、嘉峨茶谷、南部禅茶等茶旅融合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汪寨环线禅茶康养、黑包山—佛顶山高端高山茶叶观光带,建成双福茶叶特色镇,黄湾雪芽、高桥寨子茶叶特色村。
“农业+旅游”。结合峨眉山市规划打造的“四大片区”,在现有产业基地、园区内打造农旅融合点,把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农业资源包装成旅游产品、转化为财富。峨眉雪芽黑水基地、寨子茶里、荷叶民宿等农旅景点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休闲旅游农业总产值1000余万元,增加农民种植、务工、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农业+工业”。依托农夫山泉4A级、保乐力加工业旅游景区,积极开展农业资源工业加工,开发“叠川麦芽威士忌”、“茶π”等地方特色品牌10余个,带动周边2000余村民就业。“农业+文化”。挖掘三国寨子文化、雪芽禅茶文化,真实还原贡茶种植等生产生活场景,融合采茶、手工制茶、品茗等特色茶文化展示,讲好峨眉山茶故事,打造寨子村、雪芽村等网红景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例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嘉峨茶谷,拥有着茶艺培训中心,茶谷还举办首届中级茶艺师研习班,开设“绿茶的玻璃杯泡法”等培训课程。该园区融合了一、二、三产业,有茶叶种植、加工和茶旅融合。除了赏茶品茗,还开展了茶科普研学、茶艺培训、手工制茶培训等。另外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雪芽茶叶分公司,也在探索着文旅消费的新场景,依托峨眉山景区生态茶园,打造制茶、采茶体验的研学基地等。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有乐天、金螺、正禾等省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组建机修、机采、机防、水肥一体化等茶园社会化服务队18支,规模化服务面积可达到25万亩,全市机采茶园总面积达55万亩。仅夹江县茶园机采率就达60%,夏秋茶利用率走在全国前列,通过降本增效,茶园亩均产值增加约1500元。
Copyright © 广东地理标志运营推广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东省地理标志保护运营平台
本站通用网址:广东省地理标志保护运营平台 ICP备案号:粤ICP备05123325号-2